山东汽车工程学会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活动 > 技术社群 >

付于武:高质量、绿色发展成为汽车产业新的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1-08-2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付于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电动汽车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汽车装备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车联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曾任中国一汽哈尔滨汽车变速箱厂总工程师,哈尔滨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等职。付老深耕汽车行业五十余年,见证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历史阶段,为促进我国汽车技术进步和推动我国汽车工程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应《汽车专家述评》编辑部的邀请,付老撰写了“新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的新价值观”一文。文章详细梳理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四个重要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成就和产业价值观。在产业规模全球领先、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全球引领、汽车质量品牌不断提高和“走出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面向建设汽车强国的产业发展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任务目标,高质量、绿色发展将成为汽车行业共同的追求。新时期中国汽车行业新的核心价值观呼之欲出。以下为全文内容:

 

新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的新价值观

  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CA10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造车的历史,开启了民族汽车工业的新纪元。自此,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创新、创业精神便凝聚为引领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注入一代代汽车人的血脉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不断演进,传承至今。经过自力更生、合资合作、开放提升、协同发展等多个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蜕变。面向建设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理念已经在汽车行业深入人心并已践行多年,自主创新硕果累累,企业自强和产业自信相伴而生。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低碳绿色发展将成为汽车行业共同的追求。新时期中国汽车行业新的核心价值观呼之欲出。
  一、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观的演变历程
  1953年-1977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奠定汽车工业发展基础。这一时期,新中国的汽车产业在艰难困苦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从吉林长春到湖北十堰,从解放CA10到东风CA71,中国第一代汽车人克服一系列艰难险阻,为汽车工业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没有他们在这段峥嵘岁月中的忍辱负重、艰难探索,我国汽车产业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无从谈起。
  1978年-1999年,改革开放、兼容并包的合作理念推动形成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为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缺产品的我国汽车产业打开了开放合作的大门,面对鱼龙混杂的合作项目,我国汽车产业选择了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在一次次的对外合作中汲取营养,凝练精华,逐渐构筑起完整的中国汽车工业体系。
  2000年-2015年,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实干品质支撑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民族品牌迅速崛起。这一时期,改革开放迎来了崭新阶段,汽车工业基于自身积累逐渐形成了比肩国际的认识水平、发展水平,开始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外合作,更为科学、有效地推动汽车工业逐步实现了高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质量品牌提升工作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自主企业纷纷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制度、发展体系,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定位逐步提高。
  2015年-至今,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创新理念引领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时期,我国汽车产业积极实施全面电动化战略,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为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跨产业协同成为主流,面向“30·60”双碳目标的低碳融合发展成为行业共识,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拥有自信、自强的坚实基础
  历经六十余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构筑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自信、自强地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汽车产业竞争。一是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我国已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年产销量在2500万辆级,全球占比超过30%。汽车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持续提升,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速常年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汽车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日益巩固和提升。二是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我国已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联合攻关,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车用轻量化材料、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等实现了技术跃升和产业化应用。三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全球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超过600万辆,全球占比达到50%。实现了涵盖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及充电设施、运维服务、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关键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国际领先,智能化与车网交叉融合技术正逐渐发展形成引领全球的中国方案。四是汽车质量品牌不断提高。我国正在制定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贯穿研发、验证、生产、物流、营销、售后全流程的质量管理闭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相关部门推动构建了多层次、全领域的汽车品牌建设促进机制,形成了完善的汽车品牌发展评价体系,自主汽车产品的质量、品牌竞争力显著增强。五是“走出去”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汽车出口贸易实现增速飞跃,二十年来的整车出口量增长近49倍,出口产品结构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渐向高附加值、高端产品为主的方向发展。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新机遇,不断拓展市场版图,持续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了单一出口贸易向属地化研发、测试、生产、物流、品牌、售后为一体的完整工业生态方向发展。
  三、高质量、绿色发展成为汽车产业新的核心价值观
  可以看到,我国汽车产业在市场规模、核心技术掌握、电动化、自主品牌培育、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要看到,汽车产业呈现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相互赋能、融合发展的新趋势,面临全球汽车科技竞争加剧、市场发展降速、合资股比放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等诸多挑战,与此同时,汽车产业肩负着“汽车强国”、实现“双碳”战略的重任。
面向未来的变革与竞争,汽车产业进入负重爬坡的攻坚期、战略叠加的机遇期、蓄势跃升的突破期,我国必须锚定汽车强国战略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碳中和为战略方向,践行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新的核心价值观。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顶层设计,明晰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实施路线图。受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在牵头开展《汽车产业碳中和路线图》的研究编制工作,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快提出科学的汽车产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明晰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推进路径,提出汽车产业碳排放管理政策框架体系建议,为政府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制定低碳发展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是凝聚共识,进一步明确汽车技术创新路径。去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的技术路径做出了系统规划。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双重约束,汽车产业特别是商用车是重点和难点问题,要进一步挖掘传统动力系统技术的低碳潜力、评估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等零碳技术的场景适用性,提出面向“双碳”和强国建设目标的汽车技术创新路径建议。
  三是机制创新,培育汽车低碳消费新动力。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建立基于消费者低碳出行的国家碳普惠制、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核算方法学,探索整车企业和出行平台企业建立低碳核证平台、参与国家碳交易体系、给予消费者低碳出行激励的新型低碳资产共享普惠新业态,进而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践行共享出行,形成接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四是开放合作,提升国际化竞争力。汽车行业机构要做好汽车产业低碳管理标准、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体系共建。自主企业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发优势,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到品牌经营战略,提升产品高质量竞争力的同时重视低碳品牌力建设。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们也要用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宽的视野,以开放创新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绿色跨越式发展。

0